讲述人
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肖雨
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,每每这个时候,在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同时,我总会思绪万千,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出一个词——廉洁。
在我国,“廉洁”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作品,并且先后出现两次。其中一处是《楚辞·招魂》:“朕幼清以廉洁兮,身服义尔未沫。”意思是“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,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”。另一处是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宁廉洁正直,以自清乎?”意思是“廉洁正直,使自己保持清白”。
传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于五月初五跳汨罗江殉国,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,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,后来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。但也有些地方因习俗不同或是其他原因,端午节却并不吃粽子,我的家乡就是如此,也别有一番特色。工作以后,每逢端午佳节我都会相起儿时的“五月节”。我的家乡在东北吉林一个宁静的乡村,那里民风淳朴,和谐安逸,我在那里长大。在那里,端午节也被称作“五月节”,但在当时节日的时候我们却很少吃粽子。
犹记得儿时,每逢“五月节”,爷爷总会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起来,到田间地头割一些艾蒿回来,拴上五彩线,插在大门上、窗楣下。奶奶总是会用很多色彩斑斓的纸叠成葫芦,挂在屋檐下,葫芦随风飘动,节日氛围着实浓烈。我们睡醒后用浸有艾蒿的清水洗完脸,顿感神清气爽,食欲大增。打我记事起,家里“五月节”就没吃过粽子,主要食材就是鸡蛋、鸭蛋、鹅蛋等蛋类,用餐完后小孩子们往往都会在兜里揣几个,出门玩的时候与其他小朋友们“撞蛋”,看谁带的蛋结实。当时生活俭朴,虽然没有大鱼大肉、可口的粽子,但家人聚在一起,围在饭桌旁,把酒话家常,却也特别kok全站,体现的是自我、真我。
如今,大学毕业后,工作在千里之外的大城市,离乡已整整十二年了。在这十二年里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各式各样的粽子,有猪肉粽、蔬菜粽、蛋黄粽……,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早已不是件难事。
现在,作为产投集团青年职工的我,生活虽然不是大富大贵,但将来面临的抉择却如同吃粽子一样,选择的机会令人眼花缭乱,越是在这个时候,越是不能忘本,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“无论我们走的多远,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”,要时时用屈原“以廉洁兮,身服义尔未沫”“宁廉洁正直,以自清乎?”明志,廉以修身,俭以养徳,做到享“粽”不放纵。